本篇文章1216字,閱讀大概需要2分鐘
您是不是常常遇到這種情形?顯明原創的文案被平臺斷定"重復度過高",改來改去反而越改越不像人話。上周我幫友人改汽車新聞推廣文章,用錯東西差點把"洶涌動力"改成"噴薄動力",鬧了大笑話。今天就掏心窩子說說,哪些軟件真能幫上忙,哪些純屬智商稅。
先說個反常識的:完整依附免費東西可能比手動改編更損害。某國產東西把"美白功效"隨機調換成"增白功能",終局被職業打假人盯上,說涉嫌虛偽宣揚。不過這兩款免費東西確實能應急:
秘塔寫作貓
火龍果寫作
客歲我咬牙花3680元買了某著名改寫東西的年度會員,發現個行業秘密:貴的東西中心賣點不是算法,而是語料庫。比如說專門做美妝的改寫器,內置了小紅書爆文數據庫,能把"持妝效果"自動關系到"口罩不沾粉"這種場景化表達。
推舉兩個專業級東西:
Writesonic(適合跨境文案)
Conversion.ai
說個咱們工作室在用的野途徑:先用ChatGPT天生三個版本,再用Grammarly糾錯,最后人工植入"鉤子"。比如說給減肥商品改文案時,故意在第二段插入"你知道為什么健言教練從不推舉跳繩減肥嗎?",閱讀實現率立馬從38%漲到61%。
再分享個壓箱底的對比表:
要求場景 | 推舉東西 | 成本/千字 | 原創度增強幅度 |
---|---|---|---|
自前言洗稿 | 秘塔寫作貓+人工修飾 | 0元 | 45%→75% |
電商商品描寫 | Writesonic+品牌詞庫 | 50元 | 60%→92% |
學術論文降重 | 火龍果學術模式 | 30元 | 38%→85% |
跨境文案本地化 | ChatGPT反向回譯法 | 20元 | 50%→88% |
上個月參加數字營銷峰會,某頭部東西開拓商不小心說漏嘴:他們的中文改寫引擎,底層用的仍是五年前的NLP模子。卻是幾家不起眼的小公司,運用爬取知乎高贊回答訓練出了更加符合國人表達習慣的AI。
個人提議重點存眷這兩個方向:
最后扔個炸彈數據:依循Gartner最新報告,超過73%的AI改寫東西存在語義失真癥結。我敢說,真恰好用的軟文改編方法切實是——把初稿丟進東西改三遍,再照著第三版重寫一遍。不信您試試,這法子比直接交錢買會員靠譜多了!